機制賦能 科技賦力 人文賦效——無錫濱湖奮力推進殘疾人事業高質量發展
本文來源:新華社客戶端江蘇頻道
“保送進入上海復旦大學,曾登上聯合國舞臺擔任特邀主持人的盲人研究生朱苓君”“患視力殘疾一級,勤學有為,獲全國中小學生單元習作有獎征文特等獎的無錫市十佳小公民任紫珺”“患肢體殘疾一級,連續多年獲得市、區級殘疾人讀書征文一、二等獎的陶玉賢”“以殘助殘,潛心‘共情潤心’微公益項目的濱湖區優秀公務員、區殘聯維文科副科長董光鑫”……近年來,位于太湖之濱的無錫濱湖區,涌現出一大批自強自立的人物典型和助殘、扶殘的先進事跡。通過真抓實干,銳意進取,以機制賦能、科技賦力、人文賦效,濱湖區奮力推進殘疾人事業高質量發展,為無錫這座“崇德向善”之城增添了更多的鮮活案例,深刻詮釋了新時代殘疾人事業的本質和內涵。
機制賦能,向陽而生。繁花似錦、綠蔭如海的五月迎來了第三十四個“全國助殘日”。由中共濱湖區委、濱湖區人民政府主辦,濱湖區殘聯承辦,濱湖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協辦的“科技助殘向陽而生”濱湖區第三十四次“全國助殘日”系列主題活動也拉開了帷幕。區委副書記賈效兵表示,近年來,濱湖區殘聯按照“保民生、促發展”的基本思路,進一步優化殘疾人社會保障機制,完善關愛服務體系,提升就業勞動成效,切實維護殘疾群眾各項權益,在更高水平上實現了“殘定有助、弱必有扶”。通過搭建公益助殘交流平臺、完善助殘項目引聯機制、豐富產品展示體驗場景,濱湖區營造尊重、理解、關愛弱勢群體的社會氛圍。
通過實施“恬小鹿植物茶飲”“星星點點愛心工坊”等“一街道一特色”就業增收項目,與區教康中心、星星益站、愛爾眼科等單位開展共建共享活動,加快實施一線殘疾人之家提檔升級和區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建設。濱湖區河埒街道殘疾人之家曾獲評全國陽光家園示范點、江蘇省殘疾人之家稱號,并被中國殘聯會議明確為現場考察點;“蠡橋模式”獲評全省殘聯系統創新創優項目;“教育康復中心”成功打造省內唯一的教康一體新名片,服務質量評估列全市教育類康復機構第一名;濱湖區殘聯組織的全市首個“逆境之光”殘疾人宣講團,多次走進中學校園,受益學生2300余人;此外,通過打造區級圓夢就業中心,在全市率先突破15-17周歲職業教育瓶頸。區殘聯多次獲得“江蘇省殘疾人工作先進縣市區”“全省公益助殘項目最具執行力獎”等省級榮譽。
科技賦力,殘定有助。在主題活動中,一大批高科技助殘器具、設備紛紛亮相,展示了最新科技創新的成果和未來發展趨勢。由中國電信無錫分公司推出的數字康養(適老適殘)平臺,利用語音和可觸控技術,實現廚房、客廳、臥室、餐廳、衛浴等區域的無障礙智能化適配改造。滿足殘疾人和老人的居家照料、遇險通報和家電控制等功能,實現了一站式管理及服務。無錫泛太科技有限公司的“鴻蒙AI可站躺輪椅”,可幫助功能缺失的殘疾人和老人在行、站、躺姿勢間靈活切換,具備了人車語音互動、自動避障、一鍵求助以及數據上云管理等功能。無錫清耳話聲科技有限公司的“助聽智能系列”產品,以多個獲得日內瓦發明金獎產品矩陣為核心,不僅使用了適合東方人耳道結構和漢藏有調語系的算法,還在全球首次實現了死區雙邊精準定位,針對聽力受損患者的不同神經損傷程度和損傷區域,進行精準“送聲”,讓患者佩戴助聽器后極致接近正常聆聽的效果……
據悉,濱湖區殘聯還將組織開展“科技賦力,攜手未來”科普探索營、“‘錫錫’向榮,‘濱’紛益創”公益集市、“心連心,送溫暖”等扶殘助困活動,不斷深化科技助殘、愛心賦能的新局面。
人文賦效,弱必有扶。近年來,濱湖區殘聯大力推動“人文賦效”工程,引導殘疾人開展優秀文藝作品的創作,提供文化藝術素養和能力,推動他們投身到高品質文創產業中去。據悉,濱湖區目前建成市級5A“殘疾人之家”7個,獲評省級書香殘疾人之家1個、文藝殘疾人之家3個。濱湖區還正在啟動建設面向各類別不同等級殘障人員的一站式綜合服務載體——濱湖區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以就業創業“一基地兩中心”、康復托養“一站一點”、文化維權“一館一站”為功能劃分,滿足殘障群眾的就業服務、康復訓練、扶殘助殘、信訪維權等多種功能,計劃于今年6月底完成基礎設施建設、10月中下旬投入使用,為區內殘障特需人群提供更加精準服務的基礎上爭創更多特色品牌。
新華社客戶端江蘇頻道編輯:劉棋尹
聯系電話
400-828-1488地址:江蘇省無錫市新吳區金城東路333-28-601
備案號:蘇ICP備16001639號-1
微信公眾號